作者:主创团·李早早
然而有这么一些人,把这个火红的方式盯上了自己的孩子。
最近在豆瓣上,有人扒出了一个叫“佩琪”的吃播小网红。
从1岁开始,她的母亲就开始记录她的生活。虽然粉丝不多,但单条视频的播放量最高达到几十万。
从这开始,佩琪每天被塞进嘴里各种高热量、高脂肪,完完全全的“垃圾食品”。
随着视频播放量越来越高,孩子吃的东西也越来越恐怖可怕:
在今年5月份开始,3岁的佩琪体重已经飙升到60斤了。
最让人最气愤的是,孩子胖成这样,这位妈妈丝毫不担心健康,反而以此为噱头。
画风突变,所有视频标题都把年龄、体重形成鲜明对比,用来博人眼球。
比如“小区最胖妞”、“70斤小胖”、“三岁小胖妞”。
最近一期,视频标题还出现了“马上突破100斤”的字眼。
在某个视频里,小佩琪不断央求母亲:别弄了别弄了别弄了。
而这位妈妈,就像没听见一样,把鸡腿直接塞到了孩子的嘴里。
孩子体重太重会造成骨骼负荷过重,可使腿部弯曲而变成弓形腿,严重时还会造成呼吸困难。
更是有研究表明,婴儿时期的肥胖与成年后的肥胖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都有很大的关系。
要知道,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不是父母可以随意处置的物品,更不是父母的赚钱工具。
作为父母,不能因为一己之利,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孩子当成摇钱树,将孩子推向深渊。

在马来西亚,一位网红为了获取直播高额打赏,绞尽脑汁做着各种哗众取宠的事情。
而最近,他竟然打起了自己女儿的主意,带着2岁的女儿去直播蹦极。
而几岁的女儿呢,只是绑了一根安全绳在他身上,然后被他双手抱着孩子,从高空六十米跳下。
作为一位妈妈,整个视频过程中,我的腿都是直哆嗦状态,整个人的心都悬起来。
更让人心疼的是,小女孩明显因此举动吓到了,落地后不停大哭、抽搐,嗓子都给哭哑了。
蹦极这件事,对很多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超急速下降、快速的冲击,让很多成年人人恐慌、无所适从,更何况是2岁的孩子呢?
面对众人的评价,这位爸爸丝毫没有悔过之心,反而表示:女儿主动要求和我一起蹦极,没有强迫。
2岁,本是躲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但有些孩子,却已经成为了父母的赚钱工具。
多么无辜的孩子呀,为什么一出生就要成为父母的赚钱工具?为什么年纪小小就要承受成年人该有的压力?
在江苏常州,一位15岁小女孩连吃8颗安眠药,准备跳河自杀。
据了解,女孩父亲很贪财,并打起了孩子的主意,逼着自己15岁的女儿去相亲,而目的只是为了赚取彩礼钱。
更让人气愤的是,为了拿到这份彩礼钱,女孩16岁的姐姐,早已被父亲逼结婚,目前孩子都一岁了。
这些年电视剧里很多,《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安家》里的房似锦等等。
一天能写2000首诗的14岁神童少女崔怡诺,被驯化的像老大人,而这一切只是为了给她父亲的皮包公司做营销。
还有一些父母,为了赚钱,让小小年纪的孩子去当“车模”。

一个又一个的案例,无不再告诉我们,每一个过度成长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极其自私的父母。
小小年纪的她们,过早承担着成人的压力,拥有着不属于年龄的审美。
更惨的是,还有一些孩子会因此觉得赚钱特别容易,拥有不正确的三观。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一个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但当他们成为了明码标价的商品,成为了父母赚钱的工具,我不禁为此感到悲哀。

这世上有两种人最可恶,一种是把孩子当摇钱树,另一种是把孩子当玩具。
为了发朋友圈,一位父亲抓着孩子双手,把孩子挂公路下面的悬崖峭壁上,引起了全网热议。
而孩子,除了被父亲双手抓着,身上没有任何防护工具。
从孩子的眼神里,我们可以看到,惊慌、害怕、无助,手狠狠的拽着自己的救命稻草——爸爸。
这个爸爸突然故意抖动了几下手,而孩子的另一位家属则在旁边哈哈大笑,并开始各个角度抓拍、录制视频!
想问,这是亲生父母吗?我不敢多想,也不敢妄自猜测。
“这是什么父母,万一不小心掉下去后悔都没地儿哭去!”
“没出事暂且不论,但这个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安全意识 ,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孩子也不会感觉到危险害怕。”
为了发朋友圈,享受着受人关注的快感,完全不顾孩子的恐惧心理,把孩子的生命当儿戏。
医学研究表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不仅身体组织器官脆弱,功能不完善,而且防御恐惧的能力也比较弱,受惊吓后时常会有恐惧情绪滞留,导致心理障碍,长大后仍然留下心理阴影。
孩子的心灵是特别脆弱的,拿孩子生命当玩具,带给孩子的只会是深深的恐惧,以及对父母的不信任感。
一位父亲,为了获取高度关注,把宝宝的脑袋往铁门上撞。
为了试探孩子的反应,博取网友的关注,用毛巾蒙住几个月大的孩子。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通过考试,就觉得毛骨悚然。”
这些父母,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次次丢掉自己的底线,将孩子的安全置之度外。
孩子的天真稚嫩,成了大人用来玩弄的工具。孩子的可爱呆萌,成了父母压榨其价值的手段。

说到童年回忆,大家一定看过风靡全球的《小鬼当家》。
男主小凯文鬼马精灵的性格、搞笑的戏份、精湛的演技,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
凭借这部电影,小凯文的饰演者麦考利·卡尔金在好莱坞瞬间大火,并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的奖项。
甚至第二部的时候,演员麦考利·卡尔金片酬就飙升到了800万美元。
因为这部戏,他还交到了迈克尔·杰克逊这个好朋友,足以见其优秀程度。
10岁就成为当红童星,有着超多的好资源,麦考利本应该是片约不断,结果却毁在了自己父母手里。
作为经纪人的父母,把他当赚钱机器,不管什么戏都接。甚至在离婚的时候,为争夺抚养权闹上了法庭,使得他不敢出门见人。
从这以后,他越来越堕落,抽烟酗酒吸毒样样都来,使得他在娱乐圈的事业一落千丈。
而那个可爱的小男孩,也因抽烟吸毒被摧残成了如今的模样。
孩子有自己的才艺,可以为父母带来财富,确实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
孩子的美好童年、身心健康,这些都是再多钱也买不回的。
童星秀兰·邓波儿曾痛哭道:“我只过了两年慵懒的婴儿生活,以后就一直在工作了”。
多少父母,不顾孩子身心健康,不顾孩子的成长,将自己的期待强加到孩子身上。
却忘记了,孩子的一生从来没有暂停键,那些失去的美好,失去的信任,心理的创伤,丢了就再也回不来。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的劣等面目时,这令人痛心,且尤为可悲。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软肋,这世上最爱孩子的是父母,愿每个父母都能够真正的爱孩子。
作者:李早早,90后职场妈妈。太阳能维修,月亮能更换,我唯爱人间烟火。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OPQ儿童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