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的太远玩不到一块去,也没共同语言,完全得不到手足之间互相陪伴的福利。
可隔的近了也有麻烦,那意味着俩娃的心智水平差不太多,都很不懂事,很可能在还没玩到一起的时候,就先开始动用暴力交流。尤其是二宝还是个婴儿的时候,老大经常会凭借优越的身体实力碾压二宝,动不动就把娇弱的二宝搞哭甚至搞受伤。
当你一边哄着嚎哭的老二,另一边再把老大训到嚎哭,然后听着俩个高分贝的嚎哭声此起彼伏,不禁自己也会很想哭出来……再边哭边扇自己:让你生二胎!让你生二胎!!
哈哈,其实也不要太悲观,等到小的那个长到两三岁会当跟屁虫了,还是可以期待他们互相陪伴相亲相爱的,只不过当二宝还是个没有反抗能力的baby时,你要一点一滴的在生活中教给大宝,如何和幼小的弟妹相处。
首先我们要弄懂,大宝总是会去打二宝,屡教不改,可能会是什么原因呢?
越是幼小的孩子,越是容易有打人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年龄比较小,嘴巴不灵,于是情绪来了就倾向于用暴力动作来表达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有管教不到位的问题。如果孩子在家一言不合就打父母,出门一不高兴就打小伙伴,所有不满都用动手来表达,这说明他心中根本就没有“不能打人”的规矩,那你就不能指望他能对幼小的弟妹手下留情了。
如果是这种习惯打人的问题,那就先不急着教他友爱弟妹了,还是得从日常行为立规矩开始,让孩子知道打人是不能被接受的,无论打谁,都是不对的,不可以的。他才可能再进阶学习为什么不能打小宝宝。
为什么“不能打小宝宝”是一种“进阶学习”呢?因为下面这个原因。
比较幼小的孩子,如果没受到相应的教育,会对婴儿有一些误解。
误解一:孩子会认为,小宝宝并不是和自己一样的人类,不会说话不会走怎么能算是人类呢?那只是一个会发出噪音的娃娃玩具而已。
误解二,孩子虽然承认婴儿是个人类,但他不知道婴儿是一种比较脆弱的存在,所以他会用对待成年人和同龄人的方式来对待婴儿。
这两种误解都会导致大宝对小婴儿下手没轻没重,他可能只是很好奇,想刺激一下婴儿看他会有什么反应,然后就直接用上十成的力气去拍去推了。往往把小娃弄得哇哇大哭,他还觉得很委屈:我也没干啥啊!?咋这么容易就崩了?
可如果你不让他碰小宝宝,他则会更加好奇,于是会再想些其他方法去刺激小宝宝,譬如说故意大喊大叫,用棍子捅,往小宝宝身上扔东西等等……
所以呢,父母在责怪大宝不懂事之前,平时就要把教育做好,先告诉给大宝,怎样做是可以的,怎样做是不可以的,不要只在大宝做错的时候才厉声教训他,这样孩子会很委屈的。如果委屈得多了,他就算是懂道理,也会继续打小宝宝,因为下面这个原因。
很多大宝在弟妹刚出生的时候,感受到妈妈对自己关注明显减少了,会有“反婴”现象:更加的黏人,更容易发脾气,更多的犯错误,本来会自己吃饭的也不自己吃了,非要妈妈喂……他的逻辑是这样的:你不是喜欢关注小婴儿嘛?那我也要变成小婴儿!那你就可以更多的过来关注我啦!
如果他这样闹没啥效果,还经常会因为惹到小宝宝而挨训,大宝就会开始怨恨。当然他是不敢怨恨父母的,只能把所有的怨气撒到小宝宝身上:都是你的错,如果不是你,妈妈还会像原来那样爱我关注我!
于是大宝就会更频繁的招惹小宝宝,把他弄哭,一方面觉得解气,一方面也是博得父母关注的一种方法,哪怕是打他骂他,总比忽略他要好受多了。
如果孩子是因为这个原因总是打小宝宝,那么就不能是单纯的管教可以解决的问题了,而是需要很多的爱和耐心,才能让大宝解开心结,他才有可能好好对待小宝宝。
以上三个原因并不一定是相互独立,也可能是兼而有之,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能单一的去解决,而是要从全局入手,从根本上去把大宝和小宝之间的良性互动的机制建立起来,以大欺小的问题才可能真正减少乃至消失。
如果父母偏心,明显把更多的关注和精力都给了小宝宝,大宝是可以感受到的,这种情况你再教育也没用。所以在小宝宝还是婴儿,需求只有吃和睡,不太需要情感交流的时候,尽量多去关注大宝的情感需求。如果以前每天有固定时间陪大宝读书,散步,玩耍这样的活动,不要因为有小宝宝的存在而中断。
平时要更多的抱抱和亲亲大宝,言辞间也多去夸奖他欣赏他,就算手上有活儿,嘴巴上也别忘了关心他,让大宝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和以前并没有太多不同。他放心有安全感了,也就不会对小宝宝有敌意了。这也是大宝能善待小宝的基础。
然后,就要花点心力,用各种方法让大宝能对小宝有感情。
情感羁绊是让孩子最愿意也最容易改变自己的方式了,如果大宝对小宝有感情,他就不会只当小宝宝是一个玩具,小宝宝痛了哭了他自己也会难过,也就不忍心去欺负小宝宝了。
可如何让大宝对一个会抢走妈妈关注的小不点产生感情呢,那就需要我们大人的引导(洗脑)啦!自打小宝宝一出生,就把“好哥哥(姐姐)”的标签吧唧一下贴在大宝的脑门上,没事就帮他吹:
哇,哥哥可以把小宝宝逗笑哎,哥哥太厉害啦!我都做不到!
哥哥你在玩什么?给小宝宝看一看吧,小宝宝觉得你玩的好有创意呀!
哥哥你看,小宝宝在跟着你爬呢,他最喜欢跟哥哥玩了!
小宝宝,你看哥哥在哪里呢?哦,在那里呐,哥哥在玩小汽车呐
小宝你快点长大,长大了哥哥就会带着你玩的,有哥哥真幸福呀!
哥哥过来,这样做小宝宝会笑,你要不要来试试看?可好玩了!
总而言之,就是多去强调俩娃之间的比较良性的互动,哪怕只有一分,也要加油添醋的说出十分来,让大宝对哥哥姐姐这个身份有自豪感,他就愿意为小宝宝做事情,付出得多了,自然就培养出感情来了。
当然有感情不代表他就不会争宠,但是他在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去故意伤害小宝宝就是了。
但是也请注意,大宝就算是对二宝有感情,主观上并不想伤害他,但是由于大宝年纪太小缺乏常识,无意中也会伤害到二宝。
譬如说觉得小宝宝冷给他盖上很多被子,给小宝宝一些容易被吞掉的小块危险物品,或者大宝突然发脾气自己没办法控制自己,做出乱跳撞墙之类的动作,也有可能会误伤到小宝宝。
所以,单独让没有移动能力的婴儿和10岁以下的孩子呆在一起是很危险的,一定要有成人在场用眼睛盯住了,不能把安全寄托在小孩子的靠谱程度上。
当然,更不要默认大宝年龄比较大就什么都懂,无论多么显而易见的事情,都要教给他,让大宝知道,对待比较幼小脆弱的婴儿,和对待成年人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要格外谨慎小心一点,而且你只用说的是没用的,要给大宝实践的机会,让他多和小宝接触,很多细节可能真的需要在平时一点一滴的互动中才能真正明白和熟悉:
碰baby的时候要轻轻的哦!对,这样正好,他很喜欢哦!
如果你想抱baby,妈妈可以帮你,你一个人不可以抱的,抱不住摔到baby是很危险的。
这个东西不能让baby拿到,他不懂事会吞掉的,肚子会很痛要去医院的。
类似这样的话,可能需要提醒很多遍,大宝才能真正记下来。但是你永远都不要轻视小孩子的创意规模,你说得再全面,他转天又会跑出一个危险的念头还不自知,所以还是那两个字:看住!看住!!
如果他对小宝有感情,是会心里感到愧疚的,你不需要特别责怪他,只需要平静的问他,为什么小宝会受伤?你下次要注意什么?如果他说不出来,你可以一字一句的告诉他,让他重复一遍,他一定会印象深刻的。有一次毛头发脾气扔小车正好扔在妹妹的眉骨上,出了很多血,我看他表情也是很惊慌吓坏了,于是也没多说他,只告诉他以后不要扔这么硬的东西太危险了,他之后也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行为。
这个是毛头和刚满月的果果的一段录像,可以看出来他接触妹妹的时候动作已经很轻柔有分寸了。他想给妹妹盖被子,我不会拒绝他,而是教他如何去盖才安全。这既是很好的手足互动,又是大宝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当然,大宝有时候会有自己的想法,譬如你觉得他在baby旁边乱扔东西很危险会砸到baby,而大宝可能觉得你在瞎操心,所以可能会故意不听你的话,继续扔。这种情况的话,作为父母就需要动用权威了,无论大宝如何哭闹不愿意,坚持把他转移到你认为安全的地带。等大宝平静了,再告诉他,刚才你那样非常危险,我是不能接受的,如果你不再扔东西的话,还可以在baby旁边一起玩,要不然你就只能在这个地方待着了。
如果孩子回到baby旁边还继续做危险动作,那就再拎出去。让大宝明白,小baby的安全问题是容不得商量和讨价还价的。多坚持几次,大宝就明白父母的底线,不会再在这个问题上和你纠缠了。
当然坚持这样做需要一些不怕哭闹的毅力,但这是你保护二宝以及教育大宝的责任,不要自己没尽到责任,还怪大宝不懂事哦!
二宝是个婴儿的时候,是一段非常有挑战性的时期,既要照顾二宝吃喝拉撒,还要关注大宝的小情绪,要培养俩宝之间的感情,还要给大宝立很多新的规矩,还要保护小宝宝的安全……千头万绪,真的是焦头烂额。
所幸,你不需要把一切做得特别完美,大宝二宝之间相处的时间还长着呢,很多问题也会随着俩宝年龄的增加而自然变好,咱们慢慢来也没关系,只要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总有一天可以收获一对相亲相爱的小朋友的。
作者简介:橙子,微信公众号:说说咱家娃(ID:mykidsstory)。
作者介绍:教育硕士,旅美全职带俩娃,擅长接地气儿的育儿科普,关注她,带你搞定养娃路上的各种挑战和难题,get实用养娃套路。
-END-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OPQ儿童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