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呢,正所谓天道好轮回啊,男孩虽然在婴儿时期比较省心,但等他长到三五岁的时候,就大概到了要操心他丁丁的时候了。
3岁以前孩子的包皮和龟头基本是牢牢粘连在一起的,拉都拉不开,这种现象叫做“包茎”,3岁以下的男孩都是天然包茎,是正常的现象。这时候因为黏得比较紧,脏东西也都进不去,里面还会持续的分泌油脂实现自清洁功能,所以用不着翻出来洗里面,把丁丁当成胳膊肘来洗也无所谓。
但是3岁之后,男孩的丁丁就会陆续开始起变化,有些男孩包皮和龟头之间的粘连就开始逐渐松动。这个时候,在“理论”上,需要把包皮翻下来,好好清洗包皮垢之后再将包皮翻回去复原,网上也可以搜到很多这样的图:
但这种洗法真的是纯理论,实际做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很多困难,能够在三岁左右就可以完全把包皮完全翻下来男孩是不太多的,只能是在不痛的前提下能翻多少翻多少,而且一定不能太用力,扯坏了是会受伤发炎的。
但是这样的“尽量翻开洗”的方式,是没办法把里面全都洗干净的,因为孩子一般在3岁之后,包皮和龟头之间虽然有剥离的趋势,但它不会像剥香蕉一样,从头到尾的按顺序剥离,而是会像墙面掉油漆一样,左剥一点点,又剥一点点,而其他地方却又黏得很牢,呈现出一种“半黏连”的状态:虽然有松动,但依然没法全都翻出来。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包皮的开口太小了,里面虽然不太黏连了,龟头仍然是没有“出头之日”,强行拉下来也会受伤。
无论是半黏连,还是开口太小的情况,就会造成男娃丁丁的麻烦,一方面包皮没办法完整的翻下来,没办法清洗到里面,另一方面包皮和龟头之间出现了很多的缝隙可以藏污纳垢,太脏了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有的孩子丁丁会反复的红肿发炎,或者频繁的尿路感染,非常影响健康。
有些孩子包茎比较严重的,还会阻挡尿道口,尿尿的时候包皮会先撑起一个“气球”,然后再从前端的小孔一滴滴的渗漏出来,这样会让孩子尿尿的时候很不舒服,出现尿频尿急或者经常尿床的现象,严重者还会出现尿液返流,影响膀胱和肾脏的功能。
所以,当小男孩5岁之后还在包茎,无法露出龟头好好清洗,甚至因此出现健康问题,很多父母就会很担忧,考虑给孩子割包皮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旦深入了解包皮环切手术,却可能陷入更大的纠结当中。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手术,小孩子还要全麻,不但有风险,还要承受些痛苦,真的有必要让孩子挨这一刀嘛?
橙子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真正在医学上需要包皮环切术的男性只有1%左右,绝大多数的男孩的包茎和包皮过长的问题,会在青春期发育之后消失。
有些孩子小时候虽然会包茎,有发炎的问题,但是长大也就自然好了
有些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发炎,但是成年之后依然包茎,还是得挨一刀
所以到底要不要给未成年的孩子割包皮,不光是当父母的纠结,在医学界也一直有争议。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处在“割不割都可以”的范围里,很难把谁该割谁不该割这条线明确划清楚。
所以橙子在这里也只能把保守和激进两派的观点和做法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保守派认为,包皮这个东西之所以存在那是有理由的,有保护小丁丁的作用(虽然人类穿了裤子之后这个作用不是很明显了),隔着一层皮撸起来更舒服(这对有些人还蛮重要的……),总而言之是人类比较纯天然的状态,只要不是万不得已,那就尽量别动它。小丁丁长大了还有无数可能,为啥要在包皮还不成熟的时候判它死刑咧?
虽然割了包皮的丁丁会比较干净,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只要是有平时认真清洗丁丁的良好卫生习惯,包皮长点短点的效果是差不多滴,除非是已经确定长到一种影响性生活的程度,否则没必要因为害怕它“可能”过长而提前来一刀。
而且割包皮的风险虽然很小还是有的,譬如说遇到了比较没经验的医生,把包皮割得太多或者太少都很麻烦。
就算是手术很顺利,术后照顾也挺让人头痛,小朋友至少疼个一两天,这事儿想想就有点不寒而栗(当然,娃成年了再割包皮的话会比小时候疼很多,但既然成年了,再痛苦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不太会找父母的麻烦了不是吗……)
那如果小朋友因为包茎,有容易发炎生病的问题怎么办呢?虽然割包皮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但也并不是唯一的办法。
医学上,可以找医生开一种激素类的药膏涂抹在丁丁上,可以刺激包皮变松动,一般坚持一个月可以看到成效。
生活中,也可以从小多给娃做“翻包皮训练”,6个月以后就可以做,就是每次洗澡洗丁丁的时候都给孩子尽量把包皮往外翻一下,拉一拉,拉到一种有点难受但是不会痛的程度,让包皮尽量的延展,从而加快从龟头上剥离的速度。
注意,绝对不能太用力,太用力会受伤撕裂,愈合了反而会变更紧;当然也不能不用力,不用力就没效果……总而言之这个事儿对父母要求比较高。而且不同的娃做这个训练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娃可能做几个月就翻出来了,有的娃做了一年也没太动,还得长期坚持。有的娃也可能完全不配合,一碰丁丁就暴走,你还得和他讲道理慢慢哄。
而且娃过了三岁有了性别意识,当妈妈的再做这件事不合适了,这个细致活儿就得交给娃爹,至于娃爹有没有这个耐心和毅力做好这件事,就要看人品了……
保守做法虽然比较安全温和,但是操作起来也不容易,而且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也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激进派的观点。
比起国内,这方面美国医学界的态度会比较激进一点,普遍觉得小时候就割了也没什么不好,AAP的原话是说:“新生儿割包皮益处大于风险,但是也不推荐所有新生儿都做”,说白了就是“割了更好,但是你想不割也没问题”。在这个指导思想下,美国出生的新生男宝宝被割的比例也是很大的,虽然近些年比例有所下降也依然有一小半,原因各有不同,有的父母是因为宗教原因,有的父母是觉得割了更好看,有的则是被医生来回的问烦了,又因为有医保报销觉得不割有点亏,糊里糊涂的就让娃割了,对没错,最后这个不靠谱的妈就是我。
前几年我对这个决定是有点后悔的,总觉的娃刚出生就挨一刀有点受委屈,而且术后护理也有点麻烦,给新手阶段的自己额外多加了一项工作也是挺傻的。但这两年我又觉换了想法:早割了是真的超级省心啊,自从毛头2岁不包尿布之后,他的丁丁我就再也没管过,他5岁就自己洗澡不让我看了,我也从来不怕他洗不干净。要不然就凭这孩子的驴脾气,再加上他那没耐心的爹,如何教他学会翻开包皮仔细清洗丁丁一定是令我非常头痛的一件事。
各种研究确实表明,割了包皮的人丁丁附近没有藏污纳垢的空间,就是自然会更加干净,比不割的人更不容易感染艾滋病或者其他性病,更不容易出现各种泌尿系统的炎症,而且可以惠及伴侣,让女方更不容易得宫颈癌和妇科炎症。
虽然不割包皮的人注意经常清洗干净也可以达到差不多同样效果,但是人嘛,很难一直自律的嘛,肯定是割了可以更加不费力的保持干净健康。
而且这个手术做的年龄越小,痛苦越少,恢复得越快,也越是不容易出现疤痕或者颜色不一致的情况。很多新生儿做这个手术甚至不需要打麻药,给含个甜奶嘴就做完了,做完之后的恢复期也不会显得疼痛。
相比而言幼儿做这个手术就要更难过一些,小孩子长的越大,就会越容易有不自觉勃起的现象,这会增加术后恢复的痛苦,也非常影响伤口愈合,很多人成年了之后割包皮会有痛不欲生的体验……
所以呢,既然割包皮有那么多好处,小时候还受罪少,为什么趁小时候赶紧割呢?
所以呢,到底要不要割包皮这件事呢,也不要太纠结,你可以反过来想:割了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就算必要性没很大,也不能算做白挨一刀。不割呢,其实也并不会耽误什么,最坏的情况也就是成年后再割,多疼了点儿而已。无论选哪个也不太会后悔。
但是如果孩子有反复发炎和排尿的问题,到达特别影响身心健康的程度,用激素治疗无效,割包皮也是必然的选择了,当然真的到这个程度的话,具体还是需要专业的医生来判断啦。
关于小丁丁的那些事儿就说到这里,最后祝男宝宝们的小“高领套头衫”都能自动变成漂亮的“翻领款”,就不需要妈妈们操心纠结啦。
作者简介:橙子,微信公众号:说说咱家娃(ID:mykidsstory)。
作者介绍:教育硕士,旅美全职带俩娃,擅长接地气儿的育儿科普,关注她,带你搞定养娃路上的各种挑战和难题,get实用养娃套路。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OPQ儿童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