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晨妈
青海失联女大学生的事件,牵动着所有家长的心。
但不幸的是,警方发布通报,失联二十多天后,黄雨蒙遗骸被找到。
痛心、遗憾、悲伤…….为人父母,见到此类事情总是不免动容。
而事后黄雨蒙的父亲的一番话,更是让天下无数父母揪心,他说:
作为失去挚爱孩子的父亲,此时此刻我和孩子妈妈万分悲痛。
但是,我们依然想呼吁所有的家长们,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好好珍惜他、爱护她、保护她,让这种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够一生平安,正如黄雨蒙父亲所说的一样,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应当好好珍惜。
但世事无常,我们无法守护在孩子身边一辈子,又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呢?
或许,该是和孩子好好聊聊死亡这件事了。
告诉孩子,
这世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
生活中,我们很少和孩子提及死亡,在很多人眼里那是不吉利的。
这就造就了孩子在死亡教育方面的空白,他们对死亡毫无概念。
记得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
孩子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死啊?”
朋友听见十分生气,不由分说地揍了他一顿。
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娃看见好朋友家的小猫咪死了,十分伤心。
继而联想到她也会死去,想要做些什么来避免这件事的发生。
其实,生老病死是一个十分平常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就会让他们对生命缺少最基本的认识。
或许是脱口而出的“妈妈你什么时候死”,又或许是一些无法挽回的错事。
比如,轻生。
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数据显示:
每年约有10万儿童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一名小学生因为家人不让玩手机选择了跳楼;
10岁的女生因为作文被老师批评,选择了轻生;
年仅9岁的小男孩因撞碎玻璃担心受罚,留下一封遗书后毅然离世。
这一桩桩悲剧令我们痛心,也让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
是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吗?为什么可以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呢?
究其原因,其实不难回答:
除了客观因素影响,死亡教育的缺失,使得这些孩子没有意识到,生命到底有多可贵。
妈妈十月怀胎,而后呱呱坠地,三两岁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生命本是个漫长而美好的过程,但从没有人告诉过他们。
其实,对孩子来说,呼吸的每一口空气、看见的每一丝光亮、听见的每一声话语,都是这个世界赐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
所以,不必忌讳和孩子谈及生死。
只有让孩子明白了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才能更加地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死亡不是终结,遗忘才是
还记得之前《寻梦环游记》上映时,晨妈带着娃去了电影院,对孩子来说,它无疑是一堂完美的死亡教育课。
影片里说人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当你呼吸消逝,心脏不再跳动,宣告你在生物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你下葬时,你失去了在这个世界的原体,在原有的人际关系中消散;
第三次是当这个世界上最后记得你的人,忘记了你,这个时刻,你就是真正的死亡。
看完电影以后,我和娃都哭成了泪人,原本懵懂的娃也变得异常懂事,紧紧地攥着我的手。
是的,请告诉孩子,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遗忘才是。
因此人生在世每一天,都要留下足够美好的回忆。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个爸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祭奠自己的祖父母。
出发前,他准备了花束、祖父生前爱喝的烧酒;
到了墓园时,他一路上都提醒孩子要有礼貌,不能打扰到长眠于此的长辈们。
正式悼念时,他一边像孩子介绍步骤,一边引导孩子献上花束。让孩子给逝去的长辈敬酒、还领着孩子们磕头跪拜。
这是死亡教育的一部分,教会孩子尊重逝者、悼念哀思。
或许是感受到与往日不同的氛围,孩子此时问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一家人不能永远在一起吗?”
各位家长有没有想过,当孩子问出这样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回答呢?
这位父亲给出了教科书般的回答,晨妈觉得非常值得学习。
他说:
人是不能永远活着的。人会因为很多理由,可能会生病,可能会发生事故,总有一天会到天堂去。
但那绝对不是悲伤的事情,活着的时候竭尽全力去爱的话,和爸爸一起吃饭、和妈妈一起洗澡,那活着不是伤心的事。
恰如这位爸爸所言,没有永恒的生命,因此每一天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这样积极乐观的心态,正是孩子成长路上所需要的。
希望每一位家长在孩子对死亡感到不解时,都能给出一个让孩子满意的答案。
世事无常,唯有敬畏生命的人,才能把握住人生的精彩。
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死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请各位家长不妨坐下来,好好给孩子上一堂死亡教育课,让孩子知道:
生命是可贵的,死亡或许代表着终结,但只有好好珍惜当下的每一天,才能在生命终结时不后悔!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OPQ儿童启蒙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ww.opqkid.com/?p=967
- 转载请注明: opq_manager 于 深圳市羽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